2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记住乡愁》罗村总排《吴氏宗祠》碑刻历史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热销产品

《记住乡愁》罗村总排《吴氏宗祠》碑刻历史

  • 分类: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3-27 01:16
  • 访问量:54

【概要描述】《记住乡愁》罗村总排《吴氏宗祠》碑刻历史    我们试着从总排“吴氏宗祠”后殿“寝堂”,再次回到左侧碑廊,可以发现,原来我们只关注那块《重修家庙碑记》,却忽略了它旁边,还有一块《重修祠堂碑记》。我们只重点关注《家庙》,其实,内里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碑记是一种记事文化、石头史书,是古代记载史实、保存和传播文化的特殊载体。这两块“碑记”,具有同样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其中一块是嘉庆十年(18

《记住乡愁》罗村总排《吴氏宗祠》碑刻历史

【概要描述】《记住乡愁》罗村总排《吴氏宗祠》碑刻历史    我们试着从总排“吴氏宗祠”后殿“寝堂”,再次回到左侧碑廊,可以发现,原来我们只关注那块《重修家庙碑记》,却忽略了它旁边,还有一块《重修祠堂碑记》。我们只重点关注《家庙》,其实,内里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碑记是一种记事文化、石头史书,是古代记载史实、保存和传播文化的特殊载体。这两块“碑记”,具有同样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其中一块是嘉庆十年(18

  • 分类: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3-27 01:16
  • 访问量:54
详情
  《记住乡愁》罗村总排《吴氏宗祠》碑刻历史
 
 
  我们试着从总排“吴氏宗祠”后殿“寝堂”,再次回到左侧碑廊,可以发现,原来我们只关注那块《重修家庙碑记》,却忽略了它旁边,还有一块《重修祠堂碑记》。我们只重点关注《家庙》,其实,内里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碑记是一种记事文化、石头史书,是古代记载史实、保存和传播文化的特殊载体。这两块“碑记”,具有同样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其中一块是嘉庆十年(1805年)刻的“重修家庙碑记”,另一块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刻的“重修祠堂碑记”。特别是前者,《重修家庙碑记》前部分碑文如下:
  l  【尝闻祠宇之设,原为妥先灵、报祖德,俾世世子孙祭祀有所得以申其仁孝也。】
  说的是:建祠堂原为“妥先灵、报祖德”而设,让世世代代子孙有个祭祀祖先,“申其仁孝”的地方。
  l  【我  始祖丹七公,大宋绍兴初年,由南雄珠玑巷迁居总排村。】
  说的是,始祖丹七公,是于“大宋绍兴初年” (约1131年),由“南雄珠玑巷”,迁来总排的。
  l  【积德累仁,开启后代至七世、八世,而子孙众多,分居东西南北四向。
  说的是:由于得到祖先“积德累仁”的 庇佑,至七世、八世(约元末明初),因“子孙众多”,总排村才分成“东、南、西、北”四房。】
  l  【始建祖宇于本村北隅,而考其时则大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也。】
  说的是:明朝以前,本有“家庙”,由于“家庙”建筑,有严格规定,至明朝“家庙”向联宗祭祖的大宗祠方向发展。直至“大明成化年间”。大概是十一世、十二世,即光启公祖、父辈等,决定将“家庙”,改建为“宗祠”。并得到陈白沙赐《宋代流徽》牌匾和王守仁赐《吴氏宗祠》门额。自此,总排《吴氏宗祠》,初具规模。
  l  【迨至本朝康熙两代,十四世、十五世之先人,嫌其矮□,拆建更新,此增饰之,有人犹有可纪者。】
  说的是:直至“本朝康熙”,十三世光启公高中举人,“光宗耀祖”,其后代十四世、十五世,自然“嫌其矮□”建议 “拆建更新”,并“增饰之”。建成后“规模宏伟、装饰华丽、巍峨壮观”焕然一新。自此,奠定了今日之总排《吴氏宗祠》的现有规模。(具体拆建时间不详)
  l  【今者,历年有百,风雨飘摇,为面墙垣以及地面,多有破烂。集中商议,捐资重修,破者补之,旧者新之,祠宇上下,焕然一新,非直为观美也。】
  说的是:自“康熙朝”至“嘉庆十年”(1805年),原建《吴氏宗祠》已历百年,经“风雨飘摇”“多有破烂”。故集中商议,捐资进行第一次“重修”《吴氏宗祠》。
  l  【庶可以妥先灵,报祖德焉耳,所有捐资修葺,均议勒石。今将人丁、田亩、科银以及子孙助银分勒三柱总数,另将助银、芳名,照议勒石,以垂不朽。】
  说的是:本次重修《吴氏宗祠》,有捐款人芳名勒石“以垂不朽”。参照新发现的《族谱》资料对照,可知本次是由十九世、二十世子孙重修。捐资者有:
  (略)
  第二块《总排重修祠堂碑记》,只刻有《吴氏宗祠》第二次重修时间,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还刻有捐资者名单如下:
  (略)
  据说,清末光绪年间,还有一块《重修碑记》,后因《吴氏宗祠》被征用作“公社饭堂”时,为方便人流出入,在那第三块《重修碑记》位置,曾凿开作“侧门”,该块《重修碑记》被打掉,不知道遗弃何处。可惜。
  不过,我在《吴氏宗祠》的壁画“引福归堂”上,发现有“光绪岁次壬午”(1882年)字样,估计,这就是解放前,最后一次“重修”时间。
 
 
  解放后,总排《吴氏宗祠》也有过两次《重修》,有碑刻为记:
  第三次《重修》是1988年,由香港吴汉记捐资重修(另文);
  第四次《重修》是2013年,合族集资重修(另文)。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所属分类概要描述: 资讯
关于“初云公与相甫公及子嗣关系 辨析征文”的启事
关于“初云公与相甫公及子嗣关系 辨析征文”的启事
近期各吴氏宗亲微信群里,对唐末宋初时期有著名影响力的吴氏人物吴初云公和吴相甫公及其子嗣关系出现不同版本而掀起了不小的辩论潮。吴初云公与吴相甫公之间的关系以及简公、端公、常公三子生年和血脉关系如何,依据不同的族谱有着不同的结论,大家争论不休!为了正本清源,特向初云公、相甫公族裔及全球吴氏宗贤征集辨析论文活动。
查看详情
近期各吴氏宗亲微信群里,对唐末宋初时期有著名影响力的吴氏人物吴初云公和吴相甫公及其子嗣关系出现不同版本而掀起了不小的辩论潮。吴初云公与吴相甫公之间的关系以及简公、端公、常公三子生年和血脉关系如何,依据不同的族谱有着不同的结论,大家争论不休!为了正本清源,特向初云公、相甫公族裔及全球吴氏宗贤征集辨析论文活动。
潭下村举办吴氏宗祠、族谱和礼堂“三修”功成庆典
潭下村举办吴氏宗祠、族谱和礼堂“三修”功成庆典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开创未来!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开创未来!
委托书模板
委托书模板
尚义济贫 千年家风
尚义济贫  千年家风
吴炤,生于唐天佑元年(904),是唐末宋初永新县南乡烟岗村的一位富商、乡贤,因建望烟阁救济断粮户,而地名也随之被冠名为“烟阁”。
查看详情
吴炤,生于唐天佑元年(904),是唐末宋初永新县南乡烟岗村的一位富商、乡贤,因建望烟阁救济断粮户,而地名也随之被冠名为“烟阁”。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吴氏各支系宗祠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吴氏各支系宗祠
吴氏一家六口,不忘保家卫国
吴氏一家六口,不忘保家卫国
会昌吴氏召开第四届宗亲会•教育基金会换届选举大会
会昌吴氏召开第四届宗亲会•教育基金会换届选举大会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吴氏宗亲会和会昌县吴氏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两会”)于三月六日在会昌县城滨江大道富丰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会昌县各乡镇各支系的110多位宗亲代表参加了会议。经过民主选举,才有宗亲当选为“两会”会长,来生宗亲当选为“两会”秘书长。 大会由吴茂春宗贤主持。与会宗亲代表认真听取了第三届宗亲理事会会长水崇宗亲作的“
查看详情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吴氏宗亲会和会昌县吴氏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两会”)于三月六日在会昌县城滨江大道富丰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会昌县各乡镇各支系的110多位宗亲代表参加了会议。经过民主选举,才有宗亲当选为“两会”会长,来生宗亲当选为“两会”秘书长。 大会由吴茂春宗贤主持。与会宗亲代表认真听取了第三届宗亲理事会会长水崇宗亲作的“
春暖宜播种 风正好扬帆——展望泰伯书院建设的良好氛围
春暖宜播种 风正好扬帆——展望泰伯书院建设的良好氛围
恭逢盛世,国泰民安;喜迎东风,春光和煦。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泰伯书院建设有诸多有利条件,构成良好的氛围。
查看详情
恭逢盛世,国泰民安;喜迎东风,春光和煦。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泰伯书院建设有诸多有利条件,构成良好的氛围。
江西吴氏文史研究会

       吴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三个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四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吴王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更多+】

填写您的需求,我们第一时间回复您!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