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
热销产品
吴 元
吴元,字季诚,德安人。开禧元年与其弟宏、愈三人联登进士。诗云:勒马江边问玉京,百花头上占梅英;云宵万里开鹏路,诗乐三章奏鹿鸣;拂剑笑谈天下事,担簦慷慨日边行;吳公兄弟谁先后,此事君王合与评。元官知制诰,累赠正议大夫;宏字季刚,官饶州司户;愈字季谦,初尉信阳,金人围信阳,守令皆遯去,愈独严兵御之,以帛十余丈作大旗一,特题“吴愈”二字,敌众望见不测,遂舍之去。历官沿江制置使兼知鄂州,入直翰苑,官兵部侍郎。卒赠光禄大夫少师,谥文肅。(林志、府志)
吴 革
吴革,字时夫,元子。三领举于漕,肄业南康白鹿书院。任抚州崇仁尉,累官文华阁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知建康府兼淮西总领。每以崇正学基化本,宣德达情为己任。卒赠光禄大夫,谥清惠。(人物志)
吳 观
吳观,字宾夫,宏之子也。宋两试漕举,世济其美,知分宁县,括私帑置田数百畝,立存惠仓,以赈贫民,去后,民为立祠。官至朝请大夫,湖广提刑兼知衡州转江西提刑兼知赣州,又转江东提刑兼知饶州,不愧家声云。(嘉靖九江府志)
吴 鄹
吴鄹,永新人。宋末避仇山西,改姓名张应轸,自号义山,所著《周易》宗程朱而不为苟同。元驸马都尉高唐郡王阔里古思尝从之质疑焉。(于成龙.通志)
吴希奭
吴希奭(1237-1279).字定高,号休甫。莲花县六市乡中村人,家庭富裕。青年时代,认真读书,习诗文,通谋略。宋朝南渡后,元兵南下,文天祥奉诏起兵勤王。当时任庐陵主簿的吴希奭,遂通名上书枢密院,他在书中慷慨地说:“今主上危难,岂能苟且偷生?惟舍资募勇,忠忠烈烈,一死以报国。”。随后与陈子金、王梦应等,回到家乡,倾家产招募勇士数千人,组成勤王之师。同时派使者联通当时四川和广西的勤王部队,又与莲花毗连的醴陵、攸县的抗 元勇士赵幡、张琥、熊桂、张镗、刘斗元等相约,互为声援,互相策应,以壮大抗元力量。
于是,便在他家乡附近的山头上,立“勤王台”誓师勤王。吴希奭注重整肅军纪,严格军法,鼓励壮士坚定意志,誓死抗元,收复宋朝山河。他与陈子金初次率兵出击,即收复袁州、萍乡等地。当时南宋王朝为表彰其收复失地的功勋,授他为湖南招讨使。从此,这支勤王之师,军威大振。后来,元兵总管聂蒿孙,派来万户举重兵进攻,与吴希奭兵遭遇于明府岭,激战几个回合,杀了元兵曹千户等大小头目,击退元兵。未几,元兵又增兵来战,复杀了来万户的儿子,元兵惨败,僵尸蔽野,吴又率军乘胜收复醴陵、衡州等地。
文天祥“五坡岭”兵败,被执至京。南宋江山基本改色,而吴希奭对南宋“一死以报国”的忠心并未改变,抗元之壮志并未动摇。此时元兵以数十万之众进攻莲花,吴仍率众抗击,激战十五昼夜,身受十余伤,终因寡不敌众,全军复没。他的一家三十余人,都为国捐躯,俱葬勤王台下。
当时,他的两个儿子关、节带兵去外围抗元,至一坳口,马泣不前,旋即听到父亲殉难的噩耗,便自刎殉国,后人将此地取名“泣马坳”并立祠纪念。
吴希奭起兵勤王的事迹,已载入《宋史》,附文信国传之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厅同知李其昌为纪念吴希奭,曾修复勤王台,亲自作长歌,勒碑以吊之。(莲花县志.传记-现代版)
附:勤王台——清莲花厅同知李其昌
宋末吳希奭募兵勤王,与文信国相应,杀元总管,复袁州,衡州等处。及五坡岭之败,丞相被执元悉兵来争,希奭与战,遂遇害。一门死节者三十余人,俱葬台下。至今临台怅望,尤觉英风凛冽,为作长歌以吊之曰:
凤凰宫井变瓦砾,六峰齐举驰羽檄,阿谁曳落胆气豪,延陵公子抒奇绩。突举义旗众所推,奋臂一呼轰晴雷,不惜黄金募兵勇,焚香兴誓勤王台。勤王台上宝剑寒,勤王台下玉垒完,愿请长缨缚南粤,愿乘飞骑斩楼兰。飞骑云屯披组甲,组甲上有金环圧,星弋耀日阊戟良,整肅军容约军法。取笠败麦法不驰,挟纩投醪恩可恃,撼山难撼壮士心,披肝共心从君死。从君死兮卧绿沉,秋风刁斗夜萧森,东望江湖孤城失,西连蜀桂万骑临。宝刀剌山山飞瀑,筒箭射石石饮簇,一战再战万户擒,万户擒后如破竹。击鼓直夺昆仑关,功成剖竹青油幕,一麾载出镇楚湘,诸酋应拜汾阳郭。如何重敌十万兵,劲风锐气百当一,两军雄合三百围,寸铁披坚十五日。仰天中矢神不变,拊膺受创血徒溅,一门殉节死兵戈,留得高台枕青甸。台乎台乎有时尽,乾坤正气终不泯,俎豆中村荐白苹,千秋凭吊生悲愍。(莲花县志.卷三十七.艺文)
吴希奭,安福人。文天祥起兵,奭自以名通于督府,聚众数千,復袁州、萍乡。与北扤会,据险待命,以众寡不敌,一门三十口俱死。(光绪吉安府志.忠节)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吴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三个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四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吴王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更多+】